身為一個會眾我看到了什麼 – PyCon Taiwan 2016

距離 PyCon Taiwan 2016 已經過了快一個月,這次很感謝 jserv 大大的贈票計畫,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場台灣 Python 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活動結束後我一直在思考要用什麼角度去寫這篇心得,過去在社群活動比較常擔任志工的角色,這次 PyCon 難得我是會眾,所以就決定要用會眾的角度來寫一篇檢討文,說明在今年 PyCon Taiwan 我看到的好與壞,好的部分,值得其他研討會學習,不好的部分,也值得大家做借鏡並改善。

第一屆 PyCon Taiwan 是在 2012 年舉辦的,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年,我大約從 2014 年就持續參加至今,因為接觸過 Python 後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漂亮,很有整體性的程式語言,而且應用範圍又十分廣泛,所以持續參加 PyCon 希望能認識更多同好並學習最新的 Python 知識。 每年的 PyCon 大約都在 6 月左右舉辦,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他們的粉絲團或官網以獲得最新資訊哦!

如果對今年議程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檢視議程共筆或是錄影哦!今年很特別的是在於有提供完善的議程直播,即使沒有購票也可以在家學習,這點我認為真的很棒,可以讓知識獲得傳播,對於 PyCon Taiwan 的行銷也有所幫助。

偷偷宣傳一下,今年我有報名 PyCon Taiwan 2016 的閃電秀,跟大家分享我玩 高速公路 ETC Open Data 的心得,但因為時間掌控不好,所以沒有提到和 Python 有關的部分真得很可惜T_T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影片或是 「端午連假,跟塞車說掰掰 – 宜蘭篇」 這篇文章。

前情提要完畢,那就來聊聊我所看到的事情吧,首先是好的部分:

議程直播

這次有提供直播,而且相關配套也處理得很不錯,不單只是把影片丟到網路上而已,這點我真的覺得很棒! 透過直播可以讓很多同樣對議程有興趣的朋友也能參與,站在知識散播的角度有很大的意義,所以我認為這是 PyCon 做最好的部分!

議程投資

PyCon Taiwan 2016 在議程方面也下了不少本錢,為數不少的外國講者,讓議程的豐富程度更上一層樓;並非台灣沒有高手,但如果尋找講者的範圍從台灣擴及到全球,自然能夠找到更多厲害的講者,而 PyCon 算是少數講者一直都十分國際化的研討會,特別是今年竟然還請到 Paul Hildebrandt 來分享迪士尼內部使用 Python 的經驗,可惜我沒有聽到這場 T___T

會前會後活動

PyCon Taiwan 2016 在年會前後還有許多的 Workshop 活動,這也是我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之前 COSCUP 也有過類似的嘗試,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研討會的影響力擴散,也可以增加收入避免辦研討會虧損的問題。

4F 休息區設計

如果你有經過 4F R0 後方的話,你一定會看到一片小小的草皮和幾顆大枕頭,這也是讓人眼睛一亮的規劃,在那邊發呆真的超舒服哈哈哈(被揍),最有趣的是當研討會快結束時,竟然還開放購買放在那邊的傢俱,這做法很棒,可以解決活動結束後還要自己帶一堆大枕頭回家的問題。

自動販賣機

我先承認我其實沒有去玩過,但看到自動販賣機真的覺得很有趣! 總覺得最近各研討會的模式越來越相似,一樣有議程、工作坊、BOF…,但 PyCon 總是能開創出許多新東西,沒記錯的話去年 PyCon 自製了 RFID 報到的設備,今年變本加厲連自動販賣機都出現啦!!

好的部分分享完之後,就要來談談不好的部分囉:

BOF 規劃不佳

今年的 BOF 很明顯沒有處理好,就會眾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的引導、指示,只有大喊一聲說晚上有 BOF,然後呢?就什麼都沒有了…. 以 COSCUP 為例,會宣導各社群 BOF 的位置,引導會眾到想參加的社群,透過 BOF 可以讓各社群的朋友互相交流,今年 PyCon 的 BOF 真的很可惜。至於 Pizza 數量太少就更別說了(逃)

門禁管控

我不清楚是人手問題,還是其實有管控只是我沒有感覺到,活動的第二天我忘記帶 Badge,本來以為可以補發結果不能就算了,我發現我沒有 Badge 竟然可以任意進出會議廳,沒有任何人阻擋我,這真的讓我有點傻眼,畢竟其他會眾是有付錢買票來參加的,如果沒有 Badge 也可以進出會議廳,那要如何識別誰有買票誰沒有呢?

過度傾向贊助商

這點是好是壞見仁見智,我一向覺得贊助商和攤位是研討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用過度害怕贊助商的攤位,因為逛攤位也是參加研討會的樂趣之一,但今年的 Job Fair 讓我覺得有點超過了,畢竟 PyCon Taiwan 是一場收費研討會,當然光入場費本身可能還不足以收支平衡,但是讓贊助商可以佔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介紹職缺就真的有點超過了,畢竟大家不是付錢來聽職缺的,如果想找工作的人自然會去會議廳外逛攤位,就算真有需要,也可以開一間會議室讓贊助商在裡面分享,但不需要把贊助商放在 R0 然後停掉其他的議程吧?這不就是逼會眾一定要聽贊助商的廣告時間嗎?

議程變動

我一向有個習慣會在研討會舉辦前一週左右,先將有興趣的議程排入行事曆,研討會當天只要照表抄課就可以,但第三天的議程本來是「Python + WebRTC」,不知道為什麼卻改成另一個議程,首先,都到研討會前一週了議程表竟然還沒有定案,其次,改議程沒問題,畢竟辦活動總是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但是改議程你也要發個信通知大家吧!

議程時間控制

每場議程的時間控制都十分重要,開始和結束時間要儘量和表定相同,即使有拖延到也要在後續修正回來,但這次在 PyCon Taiwan 我卻一直被議程時間雷到,明明表示 15:30 結束的議程,卻拖延到 15:50 結束,跑去另一間會議室時,本來想聽的議程卻已經結束了,因為這樣導致許多有興趣的主題沒有聽到,我明白第二天議程時間有全部延後 10 分鐘(左右?)的事情,但我所遇到的情況已經不是全部延後十分鐘,而是大混亂了。

階級區分

我會有階級區分的感覺,是在最後大合照時,總召竟然讓幹部和志工分開來拍照,理由是「人數太多」!?在我看來這只是對志工的不尊重,認為志工和幹部身份有差異罷了,如果真要說人數太多,可以看看下面兩張圖,在我看來這兩張圖的人擠在一起也不至於拍不下。 也許這是 PyCon 特有的文化吧,至少當我在參與其他研討會志工時,很少遇到志工、幹部分開來做某件事情的情況,大家都是一家人,一起努力把活動辦好。

幹部合照 志工合照

在〈身為一個會眾我看到了什麼 – PyCon Taiwan 2016〉中有 1 則留言

  1. Hi 我是 2016 總召, 分批上台確實是我的意思, 理由當然不是「人數太多」, 很多人都知道 pycontw 和其他本土年會相比, 志工總數算少. 我深知每位志工都有他/她無可取代的貢獻和價值, 但我不喜歡齊頭式假平等的感覺, 結束前讓志工上台拍照並不是 pycon 的傳統, 原本我也沒打算安排, 很晚才決定有這段時間, 並強加了個人偏好: 用意就是額外感謝幹部挺身領導的勇氣, 期待日後更多人願意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事實上, 總會有貢獻極大的幕後英雄選擇不願上台, 有人覺得那只是浪費會眾時間, 連我也自認這段沒處理好, 但初衷就是表彰領導的價值.

發佈回覆給「marr」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