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保有隱私權嘛? 漫談公開個人資料的危害

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倡「隱私權」,說自己的私人資料要盡量少公開在網路上,甚至是不公開,因為公開在網路上會有很多危害,最常見的就是騷擾,但我想其實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隱私權這碼事(就我觀察到是如此),很多人都很大方的把自己的手機、住址等資料公開,更有甚者連私密照都敢上傳到網路上面,或者有些人比較有觀念,懂得個人資料公開的危害,所以資料沒有明目張膽的放到網路上,而是有設定一些防護措施,例如:密碼、Facebook隱私權設定等等,其實說白了這些措施幾乎沒有效果,最根本、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放到網路上去

資料放到網路上的危害?

為何說資料放到網路上會有危險?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就是有些正妹喜歡把手機號碼放到網路上,然後很多男生就會看到號碼就打過去聊天、搭訕… 我想女生應該會覺得很煩吧,這還算是危害較小的,反正不認識的號碼就不要接就好了,但是還有一種人是屬於在網路上發言大膽,容易說出驚人之語,最後被鄉民人肉搜索的人,這種人的資料如果放在網路上就會出現很經典的畫面了… 另外有些女生喜歡把私密照放到網路上,當然他們都「很聰明」的有加上密碼,或是設定只有自己可以看,但那些人可能忘記一句經典名言:「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不管你設的密碼在怎麼難解,別人都有辦法破解掉,就算你用只有自己可以瀏覽照片,難道駭客不能再你電腦下木馬嘛?直接盜你的帳號就解決了阿~ 更不用說很多人放私密照還不做防護就直接上傳到相簿裡… 真的是養眼…

另外之前有過一則蠻讓人無言的新聞,有小偷在Facebook上看到有人發訊息說要出去玩,然後就跑去他家偷東西,追查到最後發現那名小偷能去他家偷東西的原因竟然是因為….. 被害者把他家地址放在Facebook上面,我想很多人在申請帳號時都會很順手的把自己的身分證字號、住家地址、手機、電話等資料鉅細靡遺的填了上去,殊不知這些資料可能被拿去賣給詐騙集團,或有的時候不是被拿去盜賣,而是該網站的資料庫被攻擊導致會員資料外流,這裡教大家幾招:

  1. 填資料之前先想想看該網站的服務跟你填的資料有沒有相關在填
  2. 如果對方網站沒有強制你要填某項資料,那就盡量不要去填
  3. 先思考你是否信任該網站、服務在填上個人資料

其實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填,就算強制要填也要視情況填假的XD

小偷與Facebook的新聞:

你知道你的電話號碼可能不知不覺出現在Facebook上嘛?

還有要注意Facebook常常很自動的修改你的隱私設定,比如我剛剛去檢查時就發現我的設定被改成所有人都能檢視…

如何做?

要怎樣才不會有這些問題? 一句很簡單的話就可以解決了,就是:不要把個人資料放到網路上,不要心存僥倖覺得自己名氣不大、沒人認識自己,當你在網路上的發言激起眾怒時,你就會瞬間爆紅,然後一瞬間你的個人資料會全都被爆料出來,等到那時候在後悔就來不及了。說實話我是覺得台灣的鄉民有些太過分了,台灣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那個人發表的意見是眾所皆知的違背道德,鄉民可以用言論力量去討伐這點無庸置疑,但是台灣的鄉民不只會「口株比伐」還會「身家調查」,把別人的個人資料都爆料出來,或是用一些不堪入目得話語去嗆人,我們很難去改變人們憤怒時衝動做的事,那是一種社會的文化,要慢慢改變,但是可以改變比較快的就是:保護好你的個人資料吧~

結語?

網路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也讓人的隱私權幾近消失,尤其很多人根本不怕、不在乎,我自己認識的人就常語出驚人:

  • 我:你的Facebook帳號怪怪的,可能被盜了
  • 友人:沒關係啦,我的帳號裡面沒有什麼資料

帳號被盜並不是只有自己的資料會受到危害,就算你自己的帳號裡根本沒有資料,但是駭客可以使用你的帳號去檢視其他人的個人資料,因為很多人的臉書是限制只有好友能觀看,你的帳號被盜了的意思代表別人的個人資料被看光光….

還有很多人其實是不懂隱私權,他們覺得一切資料本來就可以公開在網路上,可以多認識朋友,這種情形在新生代年輕人比較常見,早期的我也是這種想法,可是後來發現資料公開在網路上會有很大的問題,交朋友是很快沒錯,但是有點太快就是了,而且龍蛇雜處,網友一大堆來歷都很詭異… 後來我就把我的即時通、Facebook、Plurk等等對外管道都殺的蠻轍底,把不認識、不熟的網友都刪除掉,並且把我留在網路上的資料移除掉,所以現在要認識我的人都要先寄信來自我介紹才行,或是我主動去認識別人,這樣一來被網友騷擾機會就小很多了。

 

 

在〈你還保有隱私權嘛? 漫談公開個人資料的危害〉中有 2 則留言

  1. 給你一個讚^_^b
    寫的真棒威爆了威爆了威爆了
    簡直可以寫書了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